【地评线】大河网评:用“冷思考”推动“新基建”热起来

2020年03月25日09:34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一时间,市场掀起一股“新基建”的热潮。大凡“热”现象,都需要多些“冷思考”,才能避免过热跑偏。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表示要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多位专家表示,本次新基建投资重点领域在5G、轨道交通,累计投资超7000亿。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之下,“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被很多人视为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然而,抓住用好这个机遇,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切忌一哄而上,盲目跟风,随意为之。

  抓住机遇,先要看清机遇。不是简单地加大投入就能带动发展。所谓“新基建”之机遇,源自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叠加,是顺势应时的需求。传统制造成本高,企业生产要用新的模式;经济下行压力大,消费拉动需要开辟新的空间;社会发展使城市治理面临新的矛盾,客观要求公共服务提高效率等等,这些变化都需要提升信息化水平来冲破瓶颈。

  加快推进“新基建”,就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为创新加力,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如向云“迁徙”,实现零售转型;数字“赋能”,提升制造效率;精细饲养,确保农牧质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都需要“新基建”夯实基础。也就是说,“新基建”的指向并非个别企业、某些行业,而是广泛面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

  抓发展机遇在于对需求的敏感把握。抓“新基建”要从需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搞重复建设。如建设大数据中心,就不适合每个城市都来建。如果都去争先恐后的建大数据中心,结果就很难形成“中心”。“新基建”同样需要立足当地禀赋、产业分布,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实际来统筹,需要建立新机制、明确新主体,进行周密规划和科学评估,更应该根据财力和债务的承受情况循序渐进推进,避免浪费型发展,形成新的过剩或风险隐患。

  随着我国网络化基础不断扩展,硬件设备、计算能力、产业链完整性等也有了明显提升,很多技术创新已进入市场化、社会化阶段,这需要“新基建”提供支撑。但“新基建”的谋划布局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而不能盲目追求投资规模。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创新制度安排,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新基建”中来,共同推动数字基建,推动原创性技术的创新应用。(张全林)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