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创意助燃民宿经济

2020年03月30日07:38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评论员冯军福

  背靠太行山的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耕地少、荒坡多,曾是省级贫困村。如今,庙荒村通过政府引导与政策激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民俗街、精品民宿、特色农家院等纷纷落成,村里有了大变样,游客来了,村民富了。

  身处大别山的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几年前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窝窝”。这些年,穷山村念响“旅游经”,成了游人如织、创意十足的“创客小镇”,民宿产业随之风生水起,成为引领大塆“美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庙荒不荒、大塆变富,都是我省乡村蝶变、民宿经济蓬勃发展的例证。近年来,我省不少地区相继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民宿、精品民宿,栾川重渡沟、新县田铺大塆、陕州地坑院等地的名气叫响全国,越来越多农民选择重返山林、把老屋变成民宿,不少年轻人也热衷返乡下乡、经营山沟沟里的“诗和远方”。

  民宿之所以如此“吃香”,一是大势所趋。如今,很多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更倾向于深度休闲体验游,希望通过住民宿体验当地特色建筑、美食和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二是发展所需。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黄河滩区这“三山一滩”,是我省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这些地区又拥有丰富独特、令人欣羡的旅游资源,好山好水好风景,利用好了就可以带来好“钱”景。发展民宿产业,让游客走进来、住得下、玩得好,当地百姓就有机会富起来。

  为推动民宿旅游健康发展,我省新修订的《河南省旅游条例》首次明确了“民宿旅游”的法律地位,指出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租赁他人住宅开办民宿,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新条例将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可以预见,未来我省民宿旅游将迎来爆发期,民宿数量势必大大增加,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在这种行业发展态势下,民宿业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把握旅游需求品质化、休闲化趋势,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服务手段、业态模式,为游客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旅游体验。

  民宿是创意经济。从提供食宿到售卖情怀和文化体验;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化发展;从个体农户家庭增收到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从一种住宿形态到满足人们在城镇化浪潮下无法割舍的“乡愁”,再到如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民宿的发展轨迹,正在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也一再刷新人们对它的认识:这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也不仅是旅途驻足之地,它承载的还有文化乡愁,以及城镇化进程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精神寄托。

  没有创意就没有出路,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对于传统文化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来说,发展民宿经济,一方面要立足自身优势,通过民宿把“老家河南”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要做好创新结合文章,将民宿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让更多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有了文化创意的助燃,河南的民宿经济将越发红火。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