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传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绿水青山永远带笑颜

2020年04月03日10:08

来源:大河网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调研。2005年8月15日,他在该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实践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从2005年到2017年,安吉县财政总收入从7.81亿元增长到67.3亿元。环境恢复后吸引了无数游客,仅2017年,余村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15年来,绿水青山带笑颜的安吉,是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缩影,是检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广大群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福祉论,绿水青山才是真正值得世代传承的老田祖业。

  15年后的今天,“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建设已入宪法。在实践推动上,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全面铺开,相配套的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开展中央环保督察等等,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高频词,在广大群众中耳熟能详。

  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需要调结构、转方式,做足做活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文章。要避免“说一套、干一套”的现象,必须刷新政绩观。除了生态离任审计等一整套的监督倒逼措施之外,正向激励更有动力。把差异化考核作为指挥棒,突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价值导向,不让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臣“深藏功名”,是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大推动力。

  高质量发展使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长远来看,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才能固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价值追求。这需要城乡联动,融合发展,激发农业生态产品供给,大力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飞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方能使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让生态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相互借力,让人民获得更大福祉。老百姓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的甜头,就会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当代人立功德,为后世子孙留福祉。(张全林)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