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摒弃“自以为”,书写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历史答卷

2020年04月21日15:39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提出,“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这句直白又尖锐的表述,引发不少干部、群众关注。

  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唯上不唯实。心中“只见领导,不见人民”,在“讨领导欢心”与“对人民负责”之间,做选择搞变通。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对群众冷脸相待,对领导满脸恭谦。这种“逆民意而行”却“自以为领导满意”的干部,工作中热衷于造盆景、堆材料、“巧”汇报、演线路。置人民利益于不顾,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是形式主义问题的重要根源,早晚会栽跟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政绩观扭曲外,也跟考核简单化有关。过分强调“痕迹管理”,不区分工作性质,都要求工作“留痕”,甚至把“留痕”当政绩,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等问题也要加以解决。不能看到表面的光鲜亮丽就赞赏、画圈,还要到田间地头看看,到街头巷尾转转,和群众多聊聊,用实实在在的评价导向,传递出鲜明的考核态度:没有实绩的痕迹不会成为政绩,耍花枪者只是白费力气。唯有这样,形式主义方能逐渐破除乃至消亡。

  杜绝此类蠢事的发生,群众要有评判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官当得如何,事情做得怎么样,不能只有上级说了算,更不能自说自话,应该把评判权交给群众。这是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官员,都生活在群众中,其思想先进不先进,工作出色不出色,工作作风好不好,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那些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官员,其“超级秀”也许能忽悠住上级领导,但绝逃脱不了群众的“法眼”,因为群众是最直接的受众;群众最有发言权,那些一遇到问题就躲,一碰到矛盾就绕,心思用在拉关系铺路子、走“上层路线”的官员,群众心里很清楚,因为群众最有感触;那些社会公德缺失、家庭伦理不顾的官员,群众心里跟明镜似的,因为他们身处基层一线,广布于社会的各个不同角落,他们看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更能看到干部本真的一面。

  再从本质上讲,“领导满意”和“群众满意”是统一的。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指出:“所谓对上负责,就是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所谓对下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两者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之中。”三次援藏干部孔繁森,群众称他为“活菩萨”;群众用“施甸有个杨老当,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来传唱“草帽书记”杨善洲的清廉;带领东山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抗旱排涝,“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谷文昌……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不兴伪事、不图虚名,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也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口碑。

  “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真抓实干,书写好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历史答卷。(乐兵)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