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兵
从医疗机构选聘卫健专业人才,专门负责学校开学防疫、学生健康等卫生工作,为复学保驾护航。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逐渐开学,各地掀起了“健康副校长”进校园的热潮。
“健康副校长”进校园是学校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常态化防控是各学校开学复课后的“重中之重”。“健康副校长”进校园,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补齐了学校的防疫“短板”,堵住了学校的防疫“漏洞”,助力学校筑牢校园健康安全防线,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而且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卫生健康管理水平。对于学校而言,“健康副校长”既是一场“及时雨”,又是一个防疫“指南针”,更是师生健康安全的“保护神”。
“健康副校长”进校园是医校合作的有效方式。虽然《健康中国行动(2019年—2030年)》,明确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作为15项重大行动之一,但据2019年2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校医室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有59.6%的中小学校未设置校医室或保健室,多省的校医室工作人员拥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比例不足20%。学校校医室建设缺失,校医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教师兼职校医现象比较普遍,是学校防疫和日常医疗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次卫生和教育两部门携起手来,共同选派“健康副校长”,为化解这道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打开医疗机构、学校、家庭之间的教育通道,拉长学校、家庭、社会的健康教育链,让健康副校长从专业指导入手,在管理环节发力,引导师生和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习掌握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织牢织密学校健康教育网。
“健康副校长”进校园,学校师生有了健康“使者”。健康副校长的职责定位既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又是一名学校管理者。这就要求健康副校长要常进学校门,勤管健康事,不能等疫情过去,“健康副校长”也从学校“消失了”。学校眼前面临防疫压力,今后还会面临青春期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干预、学生日常医疗保障等诸多医疗方面的难题,让“健康副校长”永不离开,实现“常态化”,使他们成为学校的固定一员,也是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