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大河网评: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组合拳”

2020年05月28日08:34

来源:大河网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并强调2020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随着疫情防控效果显现,舆论对营商环境的期待也不断提高,从复工复产初期对人员、防疫物质交通畅通的需求,到金融支持,再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这要求营商环境的优化策略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进行动态调整,满足客观需求。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当前,在逐步有序开展生产的当下,要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组合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仅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更是抢先布局,具有战略眼光的举动。

  持续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针对企业需求和薄弱环节,要在破障碍、增便利、善创新等举措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护航。疫情之下,服务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原有的市场准入管理理念和方式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亟需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增加有效服务供给。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政策措施的优化,更是服务理念的转变,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软环境。善于在细小处做大文章,把每一项服务做好、把每一个问题解决好,形成良好的口碑,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放下“公文包”、背上“双肩包”,成为服务外商投资企业的“店小二”。

  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要加快涉企法治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完善企业及投资者保护机制、打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全链条、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行为等举措,加强对企业维权援助,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犯罪行为。运用科学、客观和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对疫情后的营商法治环境进行评估、衡量,是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科学预测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适当调整的实际需要。用法治去塑造良好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统一开放、持续稳定、有序竞争的市场运行环境。

  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全球疫情下,不可避免会对一些产业格局、产业布局产生深层次影响。在此背景下,谁能打造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促进要素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谁就能增强吸引力、赢得发展先机。要以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竞争优势吸引先进生产要素集聚融合,打造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现代治理的“样板”。对标国内外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必须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切实做好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放宽市场准入、自由贸易区建设、保税区建设、内外联动与双向开放在内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可度和参与积极性,进而实现稳外资、稳外贸。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构建长期公共卫生防控和应急管理安全网的同时,营商环境越便利,政务服务越高效,投资经营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预期就越稳、信心就越足,实现“六稳”总体目标的步伐就越快。(腾扬阳)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