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新时期城市发展需要多元化人才

2020年05月29日14:07

来源:大河网

  近日,浙江杭州市一位出生于1995年的发型师蓝鑫,经杭州市西湖区人力社保局审核,被认定为E类高层次人才。据了解,他目前是杭州建华发艺室的创意总监,已跟随师傅俞建华学习8年,曾获得2018年杭州市技能大赛第一名,并获得杭州市技术能手称号。

  近年来,各地人才政策密集出台,“抢人大战”不断升级。一、二线城市似乎更加青睐高学历人才,“博士送房子”等抢人政策吸引眼球……

  人才不仅仅局限于高学历,新时期的城市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资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益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杭州95后发型师蓝鑫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给许多城市提了个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社会民生领域人才,更加关注产业发展细分领域人才。要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人才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以“能力、实绩、薪酬、贡献度”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式。使得人才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也更具丰富性和针对性。

  这其实是一个互利的做法,一方面,扩大认定范围,更多的人才将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好处。对于高层次人才,政府在住房、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政策待遇上都有相对应的优待;另一方面,本地的人才将更有获得感,也增加了他们留下来的意愿和动力,而对外地人才也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此外,这也体现出了城市的包容性。一定程度上,城市的包容性也是发展优势。众所周知,城市不论大小,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集聚。而如果忽视了任何一层,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发展,唯“才”不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需要在“金字塔”塔尖建设的大师,也需要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工匠。城市就像是一个生态圈,如果要平衡发展,就需要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在人才布局上也是如此,城市发展要持续健康,要充满活力和创新,离不开多元的人才结构,既需要建筑师、科学家和企业家,也同样需要修理工、快递员和理发师。

  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必然立足于人才的竞争力,这也是各大城市不惜代价展开人才竞争的原因。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并非人才越多越好、越高端就越好,合理的人才结构,“才尽其用”,让更多的人才具有获得感、认同感无疑更为重要。(烟丝泡茶)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