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致用”亦需读书

2020年06月30日08:02

来源:河南日报

  □赵志疆

  这几天,两个读书人的故事,让人感触良多。在东莞打工17年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因为疫情影响打算返乡。临走前,他给东莞图书馆留言:“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非常感动,把这段话发到了网络上。最新的消息是,吴桂春在东莞有了一份新工作,可以继续在图书馆看书了。

  在安徽怀宁中学,学生们晚自习过后,74岁的校工陈传生来到教室收拾卫生。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他捧起一本学生不要的书读了很久,这一幕被老师偶然拍下。陈传生说自己很喜欢读书,他向往学校的读书氛围,所以向学校申请了打扫卫生的义工。

  54岁的吴桂春,74岁的陈传生,他们都早已过了读书的黄金年龄,所从事的职业对读书也没有什么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但是,他们没有“白首方悔读书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徜徉在知识的殿堂中,将此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简单而纯粹的读书,让人肃然起敬。

  古人说“人过四十不学艺”,这句话至今仍被不少人奉为圭臬,并用作懒于读书的理由。其实,这句话里包含着对读书学习天大的误解:学以致用固然不错,无以致用的时候,难道就不需要读书学习吗?持此论者,毫无疑问深陷“读书工具论”难以自拔。以有用为标准,刺激读书的只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抹杀了阅读兴趣之后,读书自然会成为一件难以忍受的苦差事,别说人过四十,青春年少都恨不得逃之夭夭。

  国民阅读量低迷屡屡被人提及,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阅读兴趣的丧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功利阅读中浸淫已久,不少人已经没有了放飞心灵的需求与愿望。实际上,读书最大的作用不在于提供什么样的求职敲门砖,也不在于是否能立竿见影改变命运,而在于让我们在凡尘俗世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在柴米油盐之外放飞灵魂的自由。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每一个读书人都是幸福的,因为每一种读书都是值得的。

  建设“书香中国”的过程中,需要少一点功利阅读,多一些兴趣阅读。两位“白首不觉读书迟”的读书人,不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个人叙事,也是一种颇具启发意义的公共表达。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