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装电梯,看似是‘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几步’的脑筋急转弯,实则是如何求出‘最大公约数’的能力考试。”
□河南日报评论员 丁新伟
老楼装电梯,看似是“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几步”的脑筋急转弯,实则是如何求出“最大公约数”的能力考试。
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7月1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如果出资加装电梯并需个人支付费用,可提取职工本人、配偶、子女的住房公积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切实做好加装电梯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工作。
对于已经达成共识加装电梯的郑州老楼居民而言,这个政策利好值得喝两三杯微醺一下。
老旧小区改造,老楼装电梯既是热点话题,也是难啃的硬骨头。一方面是高层住户意愿强烈,低层住户不情愿——加装电梯衍生噪声大、采光差等问题,以公共利益来“道德要挟”,容易制造对立情绪。另一方面是费用高。据有关部门统计,老楼装一部电梯,每户需要掏2.5万元—3.5万元,再加上使用后的电费及维护保养,很多住户头大不已。
业主的意见难统一和资金难筹集这两大难题,使得老楼装电梯尽管是“多数派报告”,却是少数地方的风景。
事实上,许多地方政策明文规定对老楼装电梯提供财政补贴,建立多方资金筹措机制,更不乏“少数服从多数”的法律支撑。
广州、福州、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老楼装电梯,征得低楼层居民意见、筹措费用时,采用增加房屋面积,降低物业费、停车费等灵活方式,给予一定补偿;探索通过金融租赁等方式,解决电梯使用和维护费用问题;出台提取公积金和使用住宅维修资金的操作办法,可由原建设单位出资增设电梯……立足实情吃透政策,执行时敢为人先,北上广等城市,走出了“老楼装电梯总共要几步”的难题羁绊,成为其他城市的学习榜样。
同样的老楼装电梯,几家欢乐几家愁,政策执行能力高下立判。现实中存在的诸多棘手事,不是因为政策缺失,而是理解时有人只当“复读机”,囫囵吞枣不消化,政策再多再好也只能躺在纸上睡大觉,工作中“我太难了”的慨叹肯定连连。
郑州市推出用住房公积金支付加装电梯费用的办法,虽然没有走在全国前列,却恰逢其时。截至今年6月初,郑州市内五区共成功加装电梯93部,远远跟不上老楼加装电梯的刚需。从2019年起,我省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1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并佐以相关配套政策;去年我省获得中央财政资金45亿元,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规模居全国首位……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储备足够丰厚。
据测算,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将带来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市场交易数据显示,装电梯的老楼以及完成改造升级的老旧小区,房价噌噌涨。如此巨大的乘数效应,还不分分钟动起来,激活政策当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