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擦亮眼睛 谨防高考骗局

2020年07月11日13:36

来源:大河网

  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然而关注高考的可不只有考生及家长,还有骗子——随着高考结束,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各种借高考招生之名实施的诈骗案件随之而来,犯罪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发布虚假信息,设置骗局,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常见的高考骗局都有哪些呢?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针对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工作相关环节不了解的“信息弱势”,设置“交信息费可提前查分”“交押金领取高考补助金”或“交入学占位费获得提前录取资格”等骗局。另一种是利用一些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的急切心情,利用他们“不走大门走后门”侥幸心理,精心设置“花钱买高考试题和答案”“花钱改成绩”“特殊渠道上大学”等骗局。

  高考骗局虽然五花八门,但最终目的都是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抱有侥幸心,避免上当。

  尽管历年来有媒体的曝光、有警方的打击和提示,但高考季仍有不少人上当受骗,有的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引发悲剧。2016年8月,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山东临沂市高三毕业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陈文辉等人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全部学费9900元,在报警回家的路上猝死。

  为什么一些考生及家长会上当受骗?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想要利用非正常手段获得不正当的高考利益和机会,如果大家都把心放正,祛除一些不应有的杂念,只相信正规的信息和渠道,就不至于在一些拙劣的骗局面前失去理性,就不至于被一些虚假的诱惑牵着鼻子走。

  如何避免被骗?首要切入点是考生及其家长,应对他们发出足够提醒,必要的时候由校方组织专题行动,通过教育局发布通知等,对于可能存在的漏洞环节加以说明。其次,家长们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破除“内部指标”“内部计划”等常识错误,特别是一些家长要矫正“走后门”“买答案”等投机心理。

  高考是公平的,走捷径、抄近道,都属于歪门邪道。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稳定心态,谨防高考骗局!(烟丝泡茶)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