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的“文科思维”

2020年07月17日07:21

来源:河南日报

  □刘婵

  在高考依然文理分科的当下,理科命题中注入了诸多人文内涵。比如今年全国I卷理综试题里,第一题就有关“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第七题又涉及“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处处体现社会热点、人文关怀。可见,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培养只是高考文科所承载的功能,这个观点早就落伍了。

  教育如此,城市发展也是如此。一些靠制造业传统做大做强的工业重镇,就像我们印象中的“理科生”,严谨、缜密、冷峻,近年来却越来越有“文科思维”“文艺范儿”了,致力于在城市环境上精雕细琢、在文化资源上深入挖掘、在文旅融合上擦亮招牌,正在转型升级、重新绽放活力、迎来华丽转身。

  笔者前几日到巩义市调研。作为传统的工业重镇,巩义起初从矿山上起飞,似乎又将在矿山下折翼——曾经的煤、铝矾土、硫铁矿、石灰岩矿山,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挖掘,让当地人鼓了腰包的同时,也渐渐成为环境和经济的拖累。彼时巩义的焦虑感,就像一个成绩中上的理科生,被埋在一堆复杂公式、茫茫题海中,提升遇到瓶颈,唯恐被人赶超。

  在危机中寻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一些曾经不那么在意的东西,开始变得如金子般珍贵。前段时间,双槐树遗址迎来考古重大发现,让巩义因悠久历史文化当了一把“网红”。一鸣惊人其实早有先声,从上海作家石磊站在石窟寺感动不已写下《亲爱的豫》起,从历届杜甫故里诗词大会跨越千里的感怀吟诵里,从伊洛河畔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美景中——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东都锁钥”巩义擦去了脸上的煤灰,梳妆打扮起来,散发着文化迷人的芬芳。

  俗话说,理工学得好,文科未必差,传统工业强镇打开文化空间是一种“质变”,亦是一场“智变”,有其优势所在。虽说文化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不可否认,发展文化事业是需要投入真金白银的。工业重镇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深厚积淀,能够为开拓文化领域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保障,也完全有能力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做得再多一点、再精一点。其自身具备的特殊文化禀赋更是无可替代,比如一些“工业文化之路”旅游线路,那些富含铁锈、砖瓦斑驳的厂房,诉说着昔日的激情岁月,宛如一部工业文明发展的“教科书”。

  当然,文化建设之于一座工业城市,必须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沉下心来进行,最难完成的是精神培育、品质锤炼和境界提升。至今走进杜甫故里大门、徜徉双槐树遗址,都能看到不远处烟囱高耸,或许只是游园一瞥,却足以从中感知这片土地前进中的踟躇:当转型升级成为主基调,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老工业区着笔“蜕变”的故事该如何进一步写下去?

  观念决定未来,思路决定出路。柳州的工业“退城入园”,杭州动能更替建品质之区,佛山推动“城产人”融合……无数实例印证,以文化为引领,以生态为底色,实现经济“气质逆袭”的同时,在集体回忆、身份认同的文化因素中汲取精髓,将会为城市在竞争中创新发展、脱颖而出注入新生的力量。

  工业重镇的深沉、文化名城的深邃,工业发展的进行曲、文化昌荣的圆舞曲,将共同构成更多城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