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在遇到难题向上级请示时,曾收到过“按规定办”的回复。这让基层干部十分困惑:如果知道如何办,按哪些规定办,谁还会去请示上级啊?
部分上级单位为何会滥用“按规定办”?从《半月谈》记者的调研看,有的上级单位“不会办”,中央文件已发布,地方执行细则尚未出台,甚至尚未开展相关调研,或者有的政策本身“相互打架”,只能用“按规定办”来应付基层;有的上级单位“不敢办”,在没有国家层面明确政策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是雷区,在容错机制不完善之下,不敢轻举妄动;有的上级单位“不愿办”,自身也没有处理权限,仍需层层向上请示汇报,程序繁琐、时效太慢,费时费力,干脆以“按规定办”搪塞。
无论哪种情形导致滥用“按规定办”,都是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上下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面前,上级单位理当强化责任意识,有主见、能主事,在其位、谋其政。遇到“不会办”事项,则要带领基层钻研政策,开展调研,依据现有政策尽量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面临“不敢办”事项时,则要向基层干部阐明担心,反馈给更上一级研究解决;“不愿办”则无道理可言,激发基层干部斗志,上级单位要葆有斗志。
治理滥用“按规定办”,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随便将“按规定办”当作挡箭牌的领导干部予以严厉处置;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为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提供制度保障;要让各项政策尽可能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谋划政策之初多些调研和论证,争取让政策的操作性更强,能够拿来就用且管用,既能解决眼前问题,还能给类似问题明确处理标准。如此,方能让基层不需要再层层请示。(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