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国家网信办决定自2020年7月24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整治期间,将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一批问题严重的网站平台、封禁一批反映强烈的违规账号。国家网信办负责人明确要求,各网站平台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和“过关”思维,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网络社会是亿万网民共有的空间。随着网络的诞生与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跟我们几乎是“形影不离”。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络生态是否天朗气清,网络空间是否安全可信,事关9亿多中国网民的福祉。清理“网毒”,针对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亮利剑出重拳,依法依规处置,整肃行业乱象,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清朗网络空间,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织就了网上网下“同心圆”。
客观公正地讲,网络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然而,我们在享受便捷网络的同时,也为各种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滋生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淫秽色情、赌博诈骗虚假谣言等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不法分子将各种淫秽低俗的信息藏匿于网络上的各个角落;还有一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片面追逐商业利益,为吸引“眼球”炒作热点话题、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虚假信息、搞“标题党”等网络传播乱象。搞得网络不干净,乃至很龌龊,让广大网民很不舒服、很窝火,对此深恶痛绝。
网络无限,行为有界。让网络的晴空天朗气清,不容片云“滓秽太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治理,实施电子商务法,为治理网购乱象注入一剂“对症良药”;“净网”等专项行动,筑牢阻击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等的防火墙;“同心圆”工程在各地深入开展,推动互联网行业自律;联合整治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约谈自媒体平台,让互联网平台主旋律高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将网络治理各项工作带入法制化轨道,营造了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实践充分证明,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是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网络更好造福人民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重拳惩治“网毒”,既是网络上的民心所向,也是现实中的民心诉求,对于网络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害信息、生态类负面信息、破坏网上传播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等,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出重拳、下狠手,追查到底,才能构建起和谐、稳定、安全的网络晴空,还给亿万网民一个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
网络为人民,也要靠人民。保护网络晴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蓝天。全民皆兵,全民参与,人人都是“清道夫”,个个都是“志愿者”,形成网络监管的探照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局面,让不良信息不敢“露头”。
清除“网毒”,保障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网络治理观,不断净化网络空间。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让网络空间持续清朗起来,让网络生态更健康起来,切实保护亿万网民权益,织就网上网下“同心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