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高考元年,志愿填报方式发生一定变化,“院校专业组”全新亮相,这让一些家长有些为难。一些志愿填报机构趁机而入,部分机构推出“一对一”的私人订制服务,分为9900元、13900元等不同价位,价钱最高的为28900元。(据7月29日《北京日报》)
这样的高价辅导,每年高考后都会登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目的,是让考生几载寒窗苦读得来的分数,发挥“效益”的最大化,以最接近录取分数线的概率,被相关学校和专业录取,有偿服务理所当然。但是,28900元的咨询价格过于离谱。一些高校招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招生机构声称的“大数据”并不独家,“很多数据通过招生网站等各种渠道就能查到,在分数线擦边等多种情况下,预测就不重要了”。录取分数线是由报考人数和高校招生计划来决定的,虽然高校在每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是先确认的,但志愿填报人数并不确定,专家也无法准确预测高校录取分数线。
“大数据”并非查不到,只要找对途径,家长也可以成为志愿填报的“专家”。志愿填报咨询“开价上万”,是利用与家长之间的“信息差”哄抬上去的,如此漫天开价,反映的是市场的无序和混乱,有关方面不能视若无睹。 (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