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揽客“放大招”,减免门票不应只是“一阵风”

2020年08月04日07:4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跨省团体旅游恢复之后,沉寂多时的旅游市场再次缓慢复苏。各地为了招揽游客,纷纷放出大招。

    陕西西安宣布,从8月1日开始,大唐芙蓉园、楼观台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免费开放,西安市80%以上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钟鼓楼逐步延长开放时间。云南省也印发通知,称旅游团队通过“一部手机管旅游”平台预约,可享受全省景区有关优惠。山东泰山、三孔、天下第一泉等81家国有景区从8月1日起至年底,将大幅降低门票价格,除法定节假日外,9家5A级景区在原政府定价的门票价格基础上,全部执行不低于5折的票价优惠……

    提起景区免费,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西湖,因为西湖不仅免费参观,而且连围墙都没有。虽然西湖不收取门票,但却拉动了整个城市的吃、住、行、购、娱等各类消费,延长了消费链条。有数据显示,西湖景区免费10年,杭州游客数量增加了2.1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近4倍。显而易见,只有摆脱了门票经济的困扰,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成熟丰富、良性有序的旅游市场,不至于陷入唯门票是举的低层次竞争无法自拔。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景区收入的认知都停留在“旅游景区收入=门票价格×游客量”。坐拥优质旅游资源,景区从来都不缺少庞大客流,仅需“守株待兔”就可以轻易流量变现,“门票经济”因此令人欲罢不能。因为疫情影响,旅游市场遭受重创,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如何吸引游客成为摆在各景区面前的首要任务,降价免票政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共视野。实际上,这不仅是景区加快复苏的有效举措,同时也不失为梳理门票价格体系、摆脱“门票经济”的一个开始。

    有研究显示,门票价格每下降1%,游客量就会实现3%~5%的增长。对于景区来说,只有跳出“门票经济”的狭隘认识,以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而不是赚取利益为目的,才能完成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升级,以优质丰富的旅游产品吸引并留住游客。时下,各地都致力于延长旅游业产业链,通过减免门票来降低游客的参与门槛,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有先吸引游客前来,才能最终留住游客。

    2018年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两阶段目标: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以景区合理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健全。比降低景区门票更重要的是,梳理完善景区的门票价格机制。

    2020年已过半,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给景区经营带来了影响,但也不失为助推旅游市场产业升级的一种动力。通过减免门票等应对措施,不仅可以为公众的出游计划提供更多选择,而且是重新评估旅游经济、科学制定门票价格体系的切入点。从这种角度来看,多地不约而同进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不应只是一种短期应对之策,更应该成为一种长期的经营理念。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