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餐饮浪费,从源头做起。8月12日,河南多地餐饮协会发出《“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书》,其中,小份菜、分餐制被多次提及。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发出的《倡议书》中提到,倡导并践行餐桌文明,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方式;科学合理设计宴会菜单,调整菜品数量、分量等。
日常生活中,食物浪费几乎处处可见,无论是婚宴、请客还是在餐厅吃饭,当“盛宴”成了“剩宴”,浪费的背后往往有着过时的消费观。
如请客吃饭“讲排场”,点菜严重超量。正是因为顾及面子,不少人在聚会就餐时,往往要求“酒一定要多,菜一定要丰富”,否则就会“太没有滋味了”。其实,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增进感情,就餐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必要过多计较场面。抛弃面子,以一种平常心态去应对各种聚会,理性消费,这样的叙旧更有意义。
有人说了,花的是自己的钱,“败”的是自己的家,并没有妨碍到谁,这也不可以吗?这话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毋庸置疑的是,奢侈浪费是造成社会腐败现象蝴蝶效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倡导文明、理性就餐,消除“面子”隐忧,杜绝中国式“剩宴”,减少浪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同时,一些市民用餐已经开始理性化,并认为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后的、老土甚至是荒诞的方式,而简单节俭的吃饭方式与低碳生活、环保理念一样,符合时代的潮流。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在理性消费,并不认为“打包”是一种丢脸的行为。
中国人对饮食似乎是颇为讲究的。宋代苏东坡、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曹雪芹,无不是舌尖上的贵族,至今,“东坡肉”还是一道美馔,“红楼宴”依然让现代美食家们馋涎欲滴。但是对美食的追求切莫忘了坚守“粮心”。央视批评部分网络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些极端化现象背后,是误导消费习惯、铺张浪费和危害健康,营造出畸形饮食文化。
有人认为涨价是杜绝浪费的办法,但其实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性化生活观念没有被广为接受。健康的吃饭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需要慢慢成为主流,而杜绝中国式“剩宴”仍需每个人的努力。(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