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不能过分依赖消费扶贫

2020年08月14日07:57

来源:河南日报

  □李瑛

  近日,媒体报道称,一些贫困地区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不是想办法如何通过市场推销出去,而是坐等帮扶单位“包销”。这暴露出,农村部分贫困群众患上了消费扶贫依赖症。

  消费扶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购买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实践证明,消费扶贫既能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又能满足自身购物需求,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扶贫方式。但凡事需有度,贫困地区群众一旦患上消费扶贫依赖症,希望帮扶干部、帮扶单位“包销”扶贫产品,这对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肯定是有损害的。

  贫困地区群众为什么会患上消费扶贫依赖症?仔细想一想,这事肯定不能只赖老百姓,这和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帮扶不精准有很大关系。深入调查研究,彻底根治消费扶贫依赖症,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一些帮扶单位在帮扶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时候,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找到一个既适合当地资源禀赋,又有极好市场前景的产业。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路货居多,到处都卖大米小米杂粮菌类,这些相同的扶贫产品,在短时间内密集上市,市场竞争的压力自然非常大,销售难也就不难预见。

  而且,在扶贫过程中,一些帮扶干部或多或少地存在重发展、轻销售的思想。他们对当地产业发展很上心,群众有困难问题,也是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但对于扶贫产品的销售往往一笔带过,遇到销售难题,要么是向单位求助,让单位“包销”,要么是动用自身的人脉销售,疏忽了应该带着群众去搏击市场。这样的帮扶方式,自然容易让贫困群众产生消费扶贫依赖症。

  前不久,很多基层干部都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推销滞销产品,这样的方式值得称赞,但有多少干部对贫困群众进行了“传帮带”?不难想象,有官员直播带货,扶贫产品销售无忧,一旦官员不“带货”了,扶贫产品很可能就滞销。要根治贫困群众的消费扶贫依赖症,广大帮扶干部须转变观念,把帮助、指导群众销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实实在在地增强群众在市场中游泳的能力。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