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富民”力量

2020年08月16日09:09

来源:大河网

  15年前的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创造性提出“两山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进行时,“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绿色是底色,富民是根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定能守住青山绿水、收获“金山银山”。

  实现人民幸福目标,提升乡村振兴的生态成效。实行绿色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一方面,要坚持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生态振兴工作中。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把“绿意”融入振兴战略中,让能让人民群众充满“笑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品,更要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这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之基,也是和谐社会之本,更是美好生活的生态回响。另一方面,要把人民幸福作为乡村振兴落脚点。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全党的奋斗目标。绿色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以高品质、多元化的服务引领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人民幸福是“终点”,党员干部再接再厉,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向前走,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筑牢生态文明理念,夯实乡村振兴的生态基础。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一方面,乡村振兴要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进农户、进家庭、进头脑,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深化生态保护的全民共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百姓富裕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时刻把握生态文明“风向标”。让乡村发展回归绿色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迫切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构建外部环境基础,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尊重自然,才能取于自然、回馈自然,手握“生态绿色牌”,才能做好“山水文章”,才能走出一条振兴新路。

  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的生态动能。做好绿色发展发展“大文章”,在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愈发重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大有可为,把绿水青山作为经济财富,念好“山水经”、走稳“生态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模式。通过深度挖掘生态资源价值,依托良好生态环境,重点打造生态体验、生态度假等休闲旅游模式,将医疗、养生、宜居等多种元素融入产业发展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新的形式与载体,将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以生态产业兴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要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发挥生态优势,确保产业发展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有助于提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让生态绿意遍布在“希望的田野”上。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环境保护,重点扶持农、林、牧、副、渔等复合农业系统,为产业发展注入生态力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乡村振兴战略正以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为笔墨,为广阔的田野铺上浓浓绿意,勾勒出一副“生态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靓丽画卷。(淦宇)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