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延伸“两米”的精细

2020年08月17日07:36

来源:河南日报

  □刘婵

  走在内乡县“四好农村路”聚爱路上,两旁有大片农田果林,美丽乡村“风情走廊”风景如画。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主干道每个通向生产道路的岔口,沥青路都向前延伸铺了两米。问了随行人员才知道,这相当于一个“落尘区”,老乡在地里干完活儿,可能满脚是泥,经过这两米路缓冲抖落,就可降低把沙土等污染物带上主干道的几率。

  这些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显著,农村交通条件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推进有力,老百姓普遍实现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的梦想。但笔者与专业人士交流发现,一些农村公路养护相对滞后,“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公路建设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有一些地方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聘用路长、养护员等,大家有个普遍共识:建设通村公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修一条路,而是要让这条路真正给群众带来方便,因此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具体而微的。

  就像设置“落尘区”,花不了几个钱的小小一招,既有利于养护农村道路,也有利于污染防治,更启示我们:农村环境治理进行到乡村振兴阶段,要更好地坚持和贯彻精细化理念。这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沈丘县石槽集乡徐营村垃圾分类蔚然成风,新密市岳村镇竹杆园村每家每户都户厕改造,兰考县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市场化保洁——看这些成功经验,大都是强调操作上要细针密缕、效果上要精益求精,在一街一巷、一墙一屋间下绣花功夫,让乡村留得住乡愁。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之中见担当。由于环境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城镇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搁到农村可能需要耗费巨大精力。就拿农村改厕工作来说,既不能一刀切式地强推,更不能一厢情愿地强拽。实现乡村振兴就是如此,任务繁重且紧迫,桩桩件件考验治理智慧,用真心、真情解决这些小事,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要落实在匠心和巧思上,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等,科学精细去规划,更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后,经验化、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对安居乐业更高要求的时代趋势。代表了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细化治理,大城市走在前,同样是县乡村各级亟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每一点进步、每一项举措,分开来看也许并不鲜见,但是其注重政府改进管理方式、基层群众自治,功能上的耦合体现了精细治理的特点,以管理促进发展,通过发展就能带来效益。总之,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关切的事做起,我们“绣”出的,不仅是农村发展的美丽图景,也是农民期待的美好未来。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