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0年,是“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庄严承诺兑现之年,目前时间仅剩四个月,在这最后关头,越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攻下贫困堡垒。
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保持定力,慎终如始不断奋斗。脱贫攻坚非一时的工作任务,打赢收官之战虽争朝夕却不在朝夕,况且现今剩下的基本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疫情和洪灾影响之下,在世界疫情仍在蔓延,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攻坚难度更大,更不可能轻易胜利。所以,收官之战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要有欲速则不达的清醒认识。要认清现状,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因为时间快到就匆匆收场,不能想着目标已实现、快实现就思想松懈,要把“行百里者半九十”牢记于心,走好“最后一公里”。
脱贫如治病,治标先治本,必须彻底拔“穷根”。贫困是现象、是结论,但每一个贫困地区、每一位贫困群众的致贫根源都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特殊困难户,其脱贫难点是个例,是“疑难杂症”,常规性的帮扶措施作用有限,难起根本性作用,需要结合实际针对性找方法,对症下药,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困难群众,必要的物质帮扶要到位,把眼下面临的问题解决好。还需多费心血,尽全力帮助贫困户发展一分产业、学一门技术、找份工作、指引方向,致力长久脱贫,培育“造血”动能。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脱贫攻坚的初衷是帮助困难群众摆脱生活困境,摆在面前的是实打实的问题,要完成的是实打实的任务,容不得“掺水”。不论困难多大,都要端正态度,不可把暂时脱贫、勉强脱贫当作真脱贫,不可把收入当作唯一参考,要高度重视诸如疾病、教育方面的困难,认真谋划危房改造后生活困难问题、易地搬迁后的就业困难问题,勇于自觉剔除一些侥幸因素,看轻数据、抛开眼前成绩,以稳定脱贫、长久脱贫为目标踏实努力。
脱贫是新的起点,是解决好老问题再出发。脱贫完成并不代表任务完成。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致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落实长效脱贫机制。同对已脱贫的贫困户的帮扶工作要持续加强,尤其是脱贫边缘户与脱贫监测户要持续紧盯。要始终惦记困难群众,常下村常入户,随时掌握贫困户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化解任何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成果、拓宽致富路,为奔向小康生活、创造美好生活打好基础。(汪祯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