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蜗牛奖”到底尴尬了谁

2020年08月24日17:56

来源:大河网

近日,“蜗牛奖”再次走红了网络:由于政务工作拖拉、推进缓慢,浙江缙云县水利局水政科和舒宁医院迁建项目专人专班攻坚组,在全县大会上被颁发作风建设“蜗牛奖”,两家单位负责人上台尴尬领奖。

“蜗牛奖”并非浙江首创,早在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就设立了“蜗牛奖”,颁给一些工作效率低下、不作为的单位。2018年“蜗牛奖”还入选了2018年度十大反腐热词。缙云县这次颁发“蜗牛奖”是自2018年3月以来的第四次。

“蜗牛奖”再次走红网络自有道理:一方面,吸引眼球的字眼,既形象贴切,乍看又颇具新意;另一方面,对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让他们出洋相,正合一些吃瓜群众的“口味儿”,如果不说两句,随手添把火,总觉得有些可惜,能不红嘛!

领奖是好事,但这个逆向的“蜗牛奖”着实让获奖者感到不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除了被点名批评,还弄这么个“奖牌”,额外花钱不说,又招致了更多的尴尬。不过,颁奖者又是啥感受呢?

颁奖这事,反映的是阶段性成效,正向是激励,反向是倒逼。但对于服务于民的部门而言,内容更要大于形式。颁奖者是领导层,又是裁判;获奖者是执行者,也是运动员。两者的工作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层把方向,做决策,抓进度、看效果。基层人员工作千头万绪,难度大、任务多。只有上下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客观来说,“颁奖词”“工作拖拉、推进缓慢”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人为因素,不是能力不够,就是作风有问题;另一个是客观原因,工作难度大,突发问题多。但不管咋说,“蜗牛奖”代表的是不好的效果,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获奖者肯定有错,颁奖者难道就无责?

掀开“蜗牛壳”,看看啥“底货”。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政治。如果是执行者能力不够或作风有问题,那么,“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去哪儿了?如果是客观问题使然,那么,上下联通的协调机制畅通吗?在大力推行基层减负的当下,具体工作中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存在吗?面对糟糕的结果,获奖者难免会愧疚和尴尬,颁奖者除了拿出“蜗牛奖”鞭打获奖者,有没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一个“蜗牛奖”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吗?

制度建设和执行决定了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蜗牛奖”是一种具体的管理形式,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有所成效,但不能因此让相关制度成为摆设。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将权力和责任装进制度的笼子,自然能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蜗牛奖”尴尬了获奖者,也让颁奖者脸上无光。民生无小事。颁奖者和获奖者只有同心协力,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心用情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最终,还是让“蜗牛奖”尴尬去吧!(老车新辙)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