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这两天,一张(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的截图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是清一色的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些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有网友觉得,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工作,是不是大材小用了?有关部门则回应,这份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并非今年,而是2018年初的。(见8月23日《浙江日报》)
讨论这一问题之前,必须明确两个前提,一是到底什么是大材,是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就一定是很多人理解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到底什么是小用,是不是到基层工作就是小用,而到级别更高的部门就不是小用?忽视这两个前提条件讨论“大材小用”,只能陷入口水之争,并无太大意义。
先看第一点。当前来看,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总体上肯定比较优秀。但是,总体优秀不代表个个优秀,某方面优秀不代表全面优秀,学业上优秀不代表工作上优秀。学历不代表能力,不能就此轻言他们都是“大材”,放任“学历崇拜”“名校崇拜”的倾向,对其他人才不公,也对事业发展无益。
再看第二点。在一些人看来,在基层岗位似乎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也不会干出多大名堂。且不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成大事必须从基层干起,就说基层岗位本身,也未必就不能干出一番事业,更未必就不需要高层次人才。拿社区来说,这是城市的基础,社区治,城市安,社区工作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也能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优秀人才来到社区也一样能成长成才,干出一番事业。
这几天,扬州市广陵区汤汪乡东昇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闵敏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很多网友。闵敏年仅36岁,从苏州大学毕业后直接到村里工作,几年后成了社区“当家人”,2020年8月11日下午,闵敏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最后一刻,她仍在操劳社区事务,与居民通着电话。闵敏有一句话,“大学生的舞台有很多,进企业朝九晚五,是一种选择;考公职入公门,是一种选择;到乡下当村干,也是一种选择。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带着群众干,让群众看得到希望,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这很值得思考,谁说到基层工作就是“小用”?
清北生去街道未必就是大材小用。倒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两种情况值得担心:一是把去基层工作当成跳板,有的仅仅是想为自己“镀金”,不能安心在基层工作。二是有些地方搞形式主义,试图把吸引多少名校生当成政绩,招时轰轰烈烈、来了冷冷清清,误人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