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革命精神永不灭,红色基因代代传

2020年08月25日08:29

来源:大河网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安徽创新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了解安徽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四平战役纪念馆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一次次红色的追寻、一次次深情的凝视,用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来路,激励我们要缅怀先烈、赓续精神。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回顾历史就是赓续精神,缅怀先烈就是延续基因。回溯14年峥嵘的抗战岁月,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夺取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中华民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无愧时代,革命烈士用在血与火的抗争中,用汗水与生命构筑起了引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抗战精神。时至今日,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更艰巨,唯有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中涵养初心、汲取智慧、重温过去、积蓄力量,方能找准前行方向、乘风扬帆起航。

  铭记革命历史,感悟创业艰辛。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一生的真实记录,也是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载。回看过去,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用献血乃至生命铸就了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全新篇章。铭记历史,方知创业之艰辛,更知守业之艰难。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我们必须重温革命历史,在学习中重温过去的困难与辉煌,在缅怀汲取先烈的力量与智慧,在纪念感知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时代航程中行稳致远。

  厚植英雄情怀,崇尚革命英雄。1949年4月20日至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打响渡江战役,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胜利踏上江南土地,并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如今,渡江战役的硝烟早已飘散,但革命英烈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必须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真正把英雄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接续下去。

  赓续不朽精神,积蓄奋进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助力器。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表现,是指引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99年峥嵘岁月、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一次次绝处逢生、一次次转危为安,关键在于中华民族始终不忘革命历史,牢记峥嵘岁月。时至今日,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发现的目标,但前进路上依旧挑战重重、荆棘遍布。我们必须坚持和弘扬无数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赓续精神再出发、积蓄力量创新业。

  铭记历史,感知创业之艰辛;缅怀先烈,积蓄奋进之活力;赓续精神,实现中国之复兴。踏上新征程、逐梦新时代,革命历史绝不能忘、革命先进绝不能忘、革命精神绝不能忘,必须重温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接续中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张英豪)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