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房屋坍塌悲剧,个别媒体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寿宴上,重点采访了做寿的老人,以“做寿老人发声”的由头吸引流量。好好的寿宴变成悲剧,80大寿的喜日成了亲朋好友的忌日,其中还包括自己的老伴,做寿的老人自然是事件的受害者。只要有一丝怜悯之心,这时候就不应该去过多打扰老人,不应该要求老人“发声”。老人做寿与坍塌事故,本身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断墙处露出一个“寿”字,是要强调什么呢?
媒体如此报道,很可能收到带偏舆论的效果。一方面,凭空给做寿老人及家人添上一种“负罪感”,似乎做寿的老人真的做错了什么,进而引发村里人的异样眼光乃至索赔声讨;另一方面,可能诱导地方政府事后走“捷径”,防止坍塌事故毕竟难办,严厉问责更是太疼,相比之下,推出一些禁令就简单多了。农村老人可能以后都做不了寿了,甚至农村人以后的红白喜事都不能聚餐了……
房子塌了,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要为了一己之流量,将无辜的人放在火上烤,将问责的方向生生带偏。(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