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到乡下农村走访时,发现不少近些年新建或改建的农村公厕,外观漂亮美丽,内部设施齐备,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周边群众都很欢迎。但笔者也发现,有不少已经建好的农村公厕却无法正常使用。有的大门落锁紧闭,有的即便能够凑合着使用,也是“缺胳膊少腿”,配套设施不完善,要么没水冲洗,要么没人打扫,卫生状况脏乱不堪。
“花那么多钱、修那么多公共厕所却不开放,立在村头巷尾当花样子摆着,竟然不能给人‘方便’使用!”当地一位村民对此颇有怨言:这两年,他们那里修建了不少外观美丽漂亮的公厕,有些公厕刚建成时还能正常使用,但是时间一久,不少公厕就陆续落锁闭门,或者带病运行,村民无法正常使用了。据说每个厕所都投入不少资金,如此这般,岂不造成公共资源白白浪费了!
笔者在和一些村民攀谈中也了解到,这些公厕大都是由上级政府投资兴建而成的。然而,建好后由于后期管理维护缺乏资金,甚至所需资金始终没有着落,有些公厕便索性关门大吉,闲置不用也就不足为怪了。
据了解,目前,农村公厕是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必备“课目”之一。有的地方还将此项工作纳入上级有关部门的考核检查项目范畴。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厕一旦开放投入使用,雇人打扫卫生,进行日常维护保洁不可或缺。而这对于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其经费来源无疑是个不小的难题。
“一座厕所的卫生保洁维护费用一年至少需要两万元左右,村民都有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方便,平时又很少使用,再说村里由于经费紧张也拿不出这笔钱……”当地一位村干部如是说。
建设农村公厕,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必然趋势,说到底就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的便民惠民服务。如果说,公厕仅仅是为了修起来“好看”,或者是为了上级考核检查的时候“博眼球”“有看点”,不能给想要方便的人带来真正的方便,只顾美观不顾便民,让公厕成了“绣花枕头”,也就失去了新时代它存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了。
为此,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从方便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尽快解决好新建或改建农村公厕的后期维护和使用问题,让农村公厕真正为需要的人们提供“方便”服务。(谢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