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文明不能“码”上来?

2020年09月09日10:39

来源:大河网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在“苏城码”(2.0版本)上推出了“文明码”,并称之为全国首创,引发外界热议。文明码的界面会显示文明交通指数、文明志愿指数及其他文明指数,不同的指数会形成个人的综合得分。

有质疑声认为,将“文明”如此量化,以“文明”为由对市民进行约束,是否有过度管理、介入市民私人领域的嫌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对于文明码的推出,第一,文明究竟该如何量化?怎么做到公平公正?第二,如何将“文明”落到实处?它的适用的领域、运用的场景,究竟是该强制的还是自愿?

这些质疑和问题,涉及应用的公共边界、法律适用、技术风险等,都是对新应用正当且必要的“质询”与“求证”。那么,在巩固强化文明方面,除了依靠道德的潜移默化,这些“技术性”植入手段还有利用价值吗?

科技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但能否改变文明的进化方式,“文明码”这样的尝试不能轻易否定。

文明的进程,依靠道德,但不依赖道德;质询技术,但不排斥技术。

在面向社会和社会文明有争议时,“文明码”不妨先面向社区、面向社区文明。

在社区,个别人遛狗不拴狗绳,个别人进电梯抽烟等,这些不文明行为总有人以为是“小事”不值一提,但文明有时不都是反映在小事上吗?面对这些“小事”,社区道路上或者电梯里都有摄像头,也有物业人员看到,但有时候对这些事情往往熟视无睹。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不出问题没人管没人问”,可一旦出了问题不仅破坏邻里和睦,有的还上升为刑事甚至恶性事件。在日常重复的生活接触中,如何利用技术提升居民文明素养、推进社区文明进程?社区能否尝试“文明码”,推行文明积分做法?

比如,针对一些不文明现象,参照文明市民公约,将社区文明指标量化,制定积分细则和评定标准,根据积分可以减免物业费,参与社区购物优惠,作为文明家庭评选的参考等。居民将积分放在“码”里,可以像“余额宝”“步数”一样随时查看,日积月累积分不断地增长,让居民越来越有“参与感”。总之,通过文明积分,可以增加居民的文明参与度和文明成就感。

积分做法是对文明治理的一种技术性尝试,应寻求最大公约数,始终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反映居民意志和心声,着眼于实现双赢、多赢局面。通过植入技术手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居民心中播撒文明的种子,实现文明治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加速社区文明进程,这样的尝试未尝不可。(墨者行谦)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