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达成“袁隆平之愿”?

2020年09月11日07:51

来源:河南日报

  年轻‘新农人’用自己的青春激情和聪明才智,以实际行动回答着、呼应着。

  □评论员薛世君

  近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拼多多等共同举办了多场直播活动。首场直播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新晋“90后”的身份,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投身农业。他说,“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

  90岁的袁隆平院士,为何呼吁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这背后,恐怕与“农民老龄化”现象不无关系。在一些地方,传统的家庭式农业生产苦、累、脏且收益较低,年轻人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留守在农村的“6038”部队成了主力军。这也就产生了“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或许可以称之为“袁隆平之问”,而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则可视之为“袁隆平之愿”。

  事实上,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是时代潮流和大势所趋,“6038”部队显然无法胜任日益高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正因如此,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角度,从农业科技进步的视角,袁隆平院士呼吁年轻的“新农人”成为农业生产的新鲜血液。

  就拿河南来说,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站在尉氏张高镇一望无际的高标准良田前,一个个“万亩方”在视野尽头延展。农业的深刻变化,既有生产方式的升级迭代,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越来越普及,也有农民结构的巨大变化,零星散户逐渐被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化公司化经营取代。尤其是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大“三农”扶助力度,农产品“触网”越来越普遍,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

  日前,笔者在央视新闻上看到云南保山31岁的“新农人”王秀梅的故事。她在2019年返乡创业,联合51户种植贫困户成立多多农园合作社,并在今年疫情期间开始在拼多多尝试直播带货,把都市白领最爱的咖啡豆,直接寄送到城市写字楼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就这样凭一己之力,依托电商平台深刻地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模式,也改变了偏远农村的面貌。

  这样的故事在中原大地不胜枚举。在浚县屯子镇三角村,90后大学毕业生王蒙、王科姐弟回乡托管数千亩土地,通过互联网将蔬菜销往各地,成立的合作社扬名十里八乡;在汝阳县小店镇李村,返乡创业大学生马明盼和张如乐创办了家乡美家庭农场,建了89个大棚种植甜瓜,带动当地群众150余人就业增收;24岁的温县小伙郭功铭回乡创业成为“新农人”,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山药……

  这些年轻“新农人”,要么用技术创新改变着农业的未来,要么以新业态、新模式拓展着农业的生产链条。如今,农业科技的加持,拼多多、淘宝、跨境E贸易等电商平台的助力,正在刷新农业生产的场景,年轻“新农人”则用自己的青春激情和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展现引人注目的风采。“袁隆平之问”也好,“袁隆平之愿”也罢,他们正在用心血汗水,以实际行动回答着、呼应着。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