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下乡调研时了解到,有一农户因粮价上涨一直等待观望,将自家去年收获的5000多公斤玉米堆放在家中粮仓,最近打开时,发现大部分玉米受到虫蛀,还有部分玉米发霉变质,损失严重。类似因缺乏科学储粮方法而导致粮食损失的情况,在不少地方都有发生。
长期以来,不少农户储粮缺乏科学方法,导致农村粮食产后损失严重。科学储粮,既能帮助农户减损增收,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粮食资源,避免损失浪费。
首先,要提高农民安全储粮意识。由于农民已习惯了传统粗放的粮食产后管理方式,对使用新型仓储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对粮仓的性能、作用等还缺少了解,应加大宣传,使农民认识科学储粮的优点。
其次,各地基层科技、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宣传与技术辅导。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大力宣传,培训技术骨干、派员上门辅导等途径,给农户传授科学储粮方法与技术。
再者,要组织和鼓励科研单位及有关部门在广泛听取农民意见的基础上,完善粮仓设计方案,研发适合储存不同品种、不同容量的各类仓型,满足不同农户的实际需要。
此外,各地国有粮库也应积极开展代管代储,或进行粮油兑换、粮食折现,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农民在储粮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浪费现象。粮食经营者,也可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提供免费代储服务,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张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