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全力冲刺。今天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不足3个月时间,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脱贫攻坚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2012年,中国这一比例为10.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开展脱贫攻坚,并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脱贫奇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还有很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需要啃下。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突如其来,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仍需加强。时间紧、任务重,当此“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发起决战总攻势,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猛打硬攻、善作善成,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越是接近目标时间,任务也越艰巨。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脱贫攻坚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魄力,横下一条心,紧盯“硬骨头”,拆除“拦路石”,以持之以恒的绣花功夫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更须坚定意志力、激扬精气神,以非常之功打好这场硬仗,增强实干本领,强化实干作为。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时刻将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与贫困群众吃连心饭、坐连心凳,与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坚持“靶向治疗”,制定“一对一”解决措施,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创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冲刺最后一程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只要我们不畏险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保持攻坚态势、巩固脱贫成果,铆足干劲向前冲,就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作者: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