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调查研究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年我们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把各项工作做好。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坎坷,突破了前进路上的各种障碍,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十分重视调研工作,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并肩战斗,拧成了一股强大的干事创业之“绳”。但是,基层调研也需注重方式方法,强化“质量为本”,方能达到实效,产生“不虚此行”之感。
调研前,准备要充分。须知,调研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郊游”,而是到基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端正调研的态度。尤其是调研出发前,要确定调研的主题、地点、方式等内容,查看相关的知识素材,做好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前往。同时要强化调研自律,尽可能不惊动基层干部,给他们带来接待负担,防止实情被人为“粉饰”,令调研流于形式。
调研中,交流要充分。调研不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更不能走马观花“车览”,“一阵风”式打道回府。要轻车简从主动迈开腿,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到基层一线。尤其要有意识避开“明星村”,多到问题多、矛盾杂、路途远的贫困村,少了解实效,多收集问题,更要注重与群众同坐“高板凳”,不慌不忙地亲切与群众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实情,收集他们的困难和烦心事,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把“第一手”资料带回去。
调研后,思考要充分。要知道,调查只是“前半程”,研究才是更为重要的“后半段”,要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运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深入分析原因,把症结找准。同时,要结合当地实情,多学习借鉴成功做法,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解决措施,并力所能及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让每一个发现问题都能尽快“销账”,绝不能让调研成果停留在纸面上,毫无意义可言。
当然,伴随调研目的不同,调研的重点也应有所变化,但关键还需调研干部拥有虚心态度,把自己视为“学生”,高看群众三分,到基层多学多问多思,多考虑群众的感受,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多为他们分忧解难,切实让每一次调研都有收获,都能给群众带来实惠和帮助。(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