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再高的雕塑也没有群众的口碑高

2020年10月22日18:51

来源:大河网

  近日,有网友航拍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该雕塑为贵州剑河县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于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资8600多万元。据悉,剑河县曾为国家级贫困县,于2020年3月3日退出贫困县序列。21日,官方发布通告称,该项目通过自筹资金和银行融资修建,没有使用国家扶贫资金。

  看到这88米高的女神像,不由想起荆州市高达57.3米的巨型关公雕像和贵州省独山县投资高达2.56亿元建设的水司楼,这两个项目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的一份通报中被认定为破坏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

  在很多景区,游客往往能看到一些特别高大的雕像,给人的感觉就是“没一两个大雕像就撑不起景区”似的。而这些雕像在游客眼中通常有疑问:有无必要?和景区搭吗?有了雕像景区的品质就上去了吗?

  为什么这些人造景观、“文化地标”层出不穷?

  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提倡文化旅游、全域旅游的当下,地方政府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适当兴建一些景观提质工程,打造文化地标未尝不可,甚至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对一座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来说,文化地标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代表着城市的“标识”“特点”,体现了差异化,定然能够带给游客一种别样的感受,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加分,达到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效果,能够让人“记得住”。

  然而一些急功近利、一味贪大、华而不实的超大建筑,因与地方实际存在巨大反差而刺痛着公众的眼球,饱受群众诟病。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对亟待解决的民生事项漠不关心,反而“打肿脸充胖子”,脱离实际、盲目大兴土木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仅会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重人民群众负担,而且还会助长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特别说明,这与“是否使用扶贫资金”是两码事。

  杜绝“形象工程”就要治一治一些干部的“形象工程冲动症”。一方面应当健全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形象工程上不上不能搞“一言堂”,做决策、上项目应当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意愿。特别是应当强化项目决策、审批和实施管理,实行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资金评审制和法律审查制,确保政府公共投资真正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另一方面则需要切实加强监督,让形象工程无处遁形。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作用,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是不是形象工程,让群众说了算。应当将群众意见、投诉举报和查办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部门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等结合起来,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干部,既没有“市场”,更没有“出路”,从而杜绝形象工程。

  政之兴废,在乎民心。干部的最大政绩、最出色的形象,就是多办民心工程,做好民生实事,量力而行推动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墨者行谦)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