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那些紧跟网络时代的老人

2020年10月28日07:17

来源: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近日,河南郑州甲院社区老年大学开了一堂网购课,专门教老年朋友如何用手机买菜。在这堂课上,每位学生人手一本教材,他们正一边听着讲师的讲解,一边用智能手机打开网购平台按教材的指导一步步操作,抢购鸡蛋。据该课程讲师汤海介绍,如果其他社区有需要,这个课程相关的资料可以免费共享。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让更多老年朋友学会网购,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生活红利。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万人,接触过网络的老人只有6056万人。换句话说,将近2亿老人没接触过网络。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上买票、移动支付、手机扫码……公共服务因“互联网+”更加丰富多彩,公共生活也因此更加简单方便。然而,对于那些仍未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老人来说,科技的发展并没有让他们享受到更多便利,与此相反,技术壁垒的形成反倒给他们带来了更多茫然与无助。

  疫情期间,老年人因为没有健康码被公交车拒之门外的事时有发生。实际上,这只是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遭遇不便的一个缩影。时下,公共职能部门都在加速网络技术升级,传统的服务方式与内容因此日渐式微。在此过程中,本该受到优待和体恤的老年人,恰恰最容易成为技术壁垒的受害者。当年轻人怀揣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的时候,他们很难体会,那些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老年人,正在面对着怎样的窘境。

  从这种角度来看,教老人买菜抢鸡蛋,这样的课程设计无疑十分接地气,由此不但方便了老人的生活,而且切合了网络时代的老人实际需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很多老年人其实并不缺少融入网络时代的意愿和动力,关键在于能否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和引导。近些年来,老年大学的课程变得越来越新潮,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老年大学能够开发出更多与时俱进的新课程并推广,从而让更多老年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各界也不妨对老年人多一些关怀,等一等那些亦步亦趋紧跟网络时代的老人。10月25日,在重阳节这天,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联合发布《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其中倡议,在车站、机场、公园、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建立“无码绿色通道”,采取替代措施;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改善“面对面”服务等。这样的思路和做法,值得更大范围地推广。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