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下好“三手棋”,抢抓“经济圈”产业发展机遇

2020年11月09日08:32

来源:大河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要深刻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把握方向定位、找准着力重点,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锁定目标,下好“经济圈”建设先手棋。2020年前三季度成渝“双核”GDP已破万亿,但周边没有一个城市超过3000亿元,要改变这一现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围绕“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对照学习国内外先发地经济圈或城市群的成功发展经验,结合自身区域实际、竞争优势和分工协作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工作,多措并举抢抓“经济圈”发展机遇。

  精准发力,下好“经济圈”建设关键棋。加快将《规划纲要》“任务书”变为“施工图”,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聚焦重点合作领域,坚决落实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方面,聚焦优势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对接、嵌入、整合、转移等方式,开展“补链式、延链式、强链式”产业协作,形成“总部+基地、研发+转化、头部+配套”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一批“根植”性强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经济更快更稳更好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城市的更新和城市治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力度,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人才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激发各行业、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活力。

  创新机制,下好“经济圈”建设制胜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探索构建“成都+重庆”、“中心+区域”协同发展模式,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通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让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齐发展,让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打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让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重大利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牢固树立“一体化”理念,拿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决心和紧迫感,统筹发展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演进,奋力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区、内陆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成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王奕)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