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使中国之治的根基更加牢固

2020年11月17日15:10

来源:大河网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自古以来,法治是一个朝代执政兴国的重器,更是繁荣昌盛的稳定根基。回想当下,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涵盖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实践布局等各方面,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明确“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到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从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

  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从依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到制定民法总则,从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到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为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法治指引,从制定国歌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疫苗管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到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反腐败基础性制度框架,用法治的利剑为反腐败披荆斩棘等等,一切为了人民,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标志之一,发挥了法润人心及强基固本的独特作用,反映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让我们在法治中国昂首阔步迈向法治强国进程中,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开启“十四五”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李爱国)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