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别让“职业差评师”坏了网络营商环境

2020年11月20日08:45

来源:大河网

  

在外卖平台开店的赵铭(化名)称近日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对方索要1800元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连续攻击近半个月,导致店铺的评分和销量急转下降。

与此同时,广州另一家店铺店主也称接到了“职业差评师”打来的敲诈勒索电话,店主称最终支付1300元“赔偿费”息事宁人。(澎湃新闻11月18日报道)

其实,这样的案例多次见诸报道,大差不差。有时候,笔者点外卖发现某家差评特别多,但吃了也感觉不差,但有些店铺好评特别多,但又不是那回事。这些点评给人的感觉就是,食客好像没吃过。

这种“乱点鸳鸯谱”,目的又是什么?

给差评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手段,也是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实际消费体验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商家提升商品质量起到监督作用。“先看下点评”已成为朋友同事中的点餐达人给小白的忠告,“口碑推荐”成为店铺生意晴雨表。因此,点评在外卖平台运营设计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被“有心人”看到“差评”背后的“商机”,把“写差评”当作“职业”,通过恶意抹黑新开商家来获得利益,就损害了商户的权益,破坏了平台运营,给餐饮行业互联网创业者泼了冷水。当市场好评和差评都可以购买,提升餐饮质量的热情就会降低,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就会随之出现,这不仅对消费者形成了错误导向,更使得互联网餐饮的生态发展恶性循环。

“职业差评师”现象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知道在茫茫的评论话语中有多少“真情假意”;对商家来说,“职业差评师”是恐怖的存在,正如“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汤”,让商家有苦难言。必须看到,职业差评师的“灰色利益链条”是平台对商户的店铺评分机制制定后被利用的空子。

“职业差评师”的灰色利益链条已经成形,差评横行。据报道,外卖平台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设立了专门的营运团队对评价进行审核处理,但治理难度较大。

平台出手治理,最终结果是能够让利益链条“斩草除根”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的效果明显是后者。但是现在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日趋成熟,平台应积极引用相关技术,逐渐提高平台甄别能力和投诉处理能力,主动发力,根据商家信息和大数据技术抓住“职业差评师”的“狐狸尾巴”,进而烧掉“狐狸窝”。

而作为商家,也要清楚“职业差评师”并不是“忍一时风平浪静”,而是“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要做良心产品,坚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不怕差评,身正不怕影子斜,明白“职业差评师”的敲诈勒索是违法的;要有防范意识,善于取证,克服畏惧和息事宁人的心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墨者行谦)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