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大决战中,脱贫摘帽的好声音不断传来。这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精准、高效,又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领头羊”的中国铁路,在发挥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体系骨干作用的同时,也主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用好铁路资源,展示担当作为。
建设扶贫,为贫困地区“通经活络”。广西贫困地区大多为深山区、石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脱贫难度大。相较于发放扶贫补助、生活必需品之类的扶贫方式,铁路在扶贫领域有着独特优势。对于身处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铁路不仅是一条“出行路”,更是发展路、致富路、幸福路。如今,广西已开通7条高铁、高铁里程1792公里,形成“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现代化路网格局,极大改善了沿线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下步还需继续加大建设,让铁路触角延伸更广,为防返贫打下坚实保障。
运输扶贫,传递不让一人掉队的温度。在无数次“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中,凭祥、百色、河池和博白等贫困地区始终保持着9对公益慢火车不停开,为沿线贫困山区495万群众提供出行服务,帮助当地群众运送农特产和生产生活物资,且长期执行2001年的平均每站不到4元的运价标准。这样的列车不可能创收盈利,也不符合市场经济,但却是铁路部门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做的一件扶助大事。近5年来共装运贫困地区物资590万吨,运费优惠让利约 1.8亿元。期待,未来继续坚守本心,为当地群众送去更多福利。
造血扶贫,让“脱贫摘帽”快走一步。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造血式”的开发扶贫。近年来,南宁局集团公司深入山村实地考察,按照“一村一品”工作思路量身打造特色品牌,扶持开发油茶种植和土鸡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充分运用线上商城渠道,帮助定点村扶贫产品入驻中铁快运商城、苏宁易购集采平台;在客流密集的南宁、南宁东、桂林北站投入铁路消费扶贫柜……一系列适合当地、因地制宜的扶贫项目,给他们带来了商机和真金白银的收入,极大增强了定点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脱贫攻坚信心,亦为其他企业助贫打造了好样板。
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次人生际遇的大转弯;每个故事的背后,也都凝结着国家和各企业对扶贫工作实打实的投入。脱贫摘帽之后,不能有“歇口气”的想法,政府和铁路等企业要继续在助贫路上精准发力,不断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效,引领贫困边缘的群众阔步迈向期盼的小康生活。(王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