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李克强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技术亟需突破等问题。正如办好中国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持续推动创新运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压舱石”作用,为推动科技发展,提升科技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领导干部要提高创新认识。虽然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本月”蛟龙“入海”,再到北斗组网成功,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是,我们面对的科技“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作为领导干部就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学习科技创新最前沿的知识与应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同时,要加强探索和实践,提高科学素养,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
领导干部要尊重科学规律。领导干部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护航力量”,要以尊重科技规律为基础,助力各项研究事业顺利开展。要常到科研一线做调研,关注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开展情况,收集需求、解决难题;要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省心办事,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要完善成果评价制度,破解简单靠论文评价人才的问题;要引入科研竞争机制,使能干的有机会一显身手,使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切实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领导干部要下沉引导力量。“平地起高楼”,推动科技创新更加需要领导干部下沉引导力量、靶向用力。要关注科研人员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路径,通过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时间要求等,激励干部鼓励他们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积薄发;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通过加强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激励科研人员力争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要着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借鉴相关经验,鼓励科研人员结合自身创新创造,取得更多成果,推动中国科技再创新奇迹。(何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