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为公交站安装休息凳,感动之余怎么办?

2020年12月10日07:2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近日,河南焦作84岁的金大爷自费制作了19个凳子,安装在公交站牌旁。金大爷曾目睹一位87岁的老人在公交站候车时,因站立太久而摔倒,于是萌生了给公交车站安装能休息的凳子的想法。制作座椅凳子花费的3700元,都是金大爷平时省吃俭用省出来的。

  金大爷制作的凳子很简陋,但他对生活的观察却很细致,更重要的是,这些休息凳对于候车老人来说很受用。生活中,老人往往是最需要借助公共交通工具来出行的人群,公交站是否配置有休息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出行体验。这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为公交站安装休息凳,毫无疑问属于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应当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安装。金大爷看到了公交站没有凳子的情况,选择了用自己的积蓄自费安装,这样暖心的行为当然应该点赞。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从而解决问题,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金大爷自己身体不好,经济条件也并不宽裕,尽管如此,他依然不辞辛苦选择自费单干,而不是通过政府部门解决。也许,金大爷是出于不给政府“添麻烦”的心理;或者,金大爷不知道如何通过相关部门反映类似问题。不管怎么说,金大爷的自觉行动对于当地有关部门来说,都不失为一种提醒——涉及公共利益,公共服务能否更“走心”?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有不给政府“添麻烦”的朴素情怀。他们宁愿克服重重困难,也要努力为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实,无论是从公共服务的数量还是质量来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果显然都要更好。因此,面对一些公共服务的缺失,或者是老年人群体遇到的一些不便,不妨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这不是给政府“添麻烦”,而是以老年人的视角,为城市管理提供建议。

  只有老年人最了解老年人的感受,他们也更容易在公共管理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个性化需求。在老龄化逐渐深入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的老龄视角。由此,需要相关部门畅通反馈渠道,积极主动向老年人寻求建议,让公共服务更加细致而贴心。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