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有多少奇葩活儿?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职能部门以“工作进社区”之名,把一些本该自己负责的事务性工作摊派给社区,原本繁忙的社区干部更不堪重负,于是呼吁,不要把“社区当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见12月15日《半月谈》)
上级直接规定社区必须向群众推销综治保险,并对销售率、知晓率进行考核排名;社区内开火锅店需要开具水质合格证明,这项工作最后落到社区头上……上级各部门派给社区的工作五花八门,不仅部分工作与社区的本职工作无关,更有些工作是社区人员难以胜任的。上级相关部门“啥活都往社区派”,其实就是“压担子”“甩包袱”,把分内工作、应担责任向下传导,与落实工作、提升治理的目标背道而驰,这就是改头换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把社区当个“筐”之所以泛滥化,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因此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关键在于厘清职责边界。职能部门要认清社区的定位,不能随意向社区摊派责任和任务,防止“属地管理”变味走形。此外,职能部门在下派任务时要加强对社区人员的工作培训,在具体的工作要求上制定明确的标准,让社区人员真正“有心也有力”去完成相应工作。(向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