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的首位目标。农业要强,产业必须强,发展才有动力;农民要富,产业必须旺,增收才有保障。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根产业这个“牛鼻子”,统筹谋划,以产业兴旺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农村提供充实物质条件和基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深根产业,用活“党建元素”。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基,为确保收官之战取得成效,各地通过部门指导、乡镇落实、村“两委”具体的实施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和服务群众的“服务员”,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凝聚新力量。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党建扶贫工作思路,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深化拓展“党支部+合作社”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支部统领、党员示范、能人带动”,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种养殖。比如:芥菜、油茶、稻鱼、中药材、黑毛猪等多种产业,深根产业扶贫“牛鼻子”,实现产业“多点开花”,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保驾护航。
深根产业,发挥“能人带动”。人才聚,产业发展才有底气。正所谓“产业兴百业兴”,每发展好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而人才是关键、产业是支撑。一是按照“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村”的思路,对有较强致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种养殖大户、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能人”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能人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村级发展中来,让致富能人的传、帮、带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是结合“金种子”带富计划,强化“能人——党员——村干”的“三向”培养,着力开拓“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致富道路。三是在职业待遇、上升通道、后续保障等多方面吸引更多的优秀能人到农村奉献汗水与青春。同时还要通过培育“能人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和新动能。
深根产业,巩固“脱贫成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用力,还要不断深根产业这个“牛鼻子”,持续促进贫困村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但这要政策来支撑,一方面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做到“四个不摘”。另一方深根产业发展,深化渠道合作,稳步开阔市场,既要增加就业,又要扩大收入,因而才能持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总之,巩固脱贫成效,同时还要不断激发产业与市场、教育、文化的内生动力,从而达到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并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