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宁同学,我们都挺你!

2020年12月29日10:25

来源:河南日报

  某种程度上说,见义勇为也是一种‘高考’,这份试卷就是道德的试卷、人生的试卷、品质的试卷。

  □河南日报评论员 刘婵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父母给孩子取名叫“一宁”,想必饱含着此番深情期许。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河南新乡,一个叫刘一宁的男孩。

  11月中下旬,学习声乐的山东男孩刘一宁,来到新乡准备参加一个艺考培训。一天,在其所住宾馆,路遇有人大喊“救命”。他看到一名女子手拿水果刀向另一名女子砍去,情急之下,小伙子冲了上去,人救下来了,他也被砍到了手腕。经医生诊断,刘一宁的右腕背切割伤伴血管神经肌腱断裂。

  对见义勇为的大爱之举,我们从不吝啬赞美。小小少年身在学堂,未曾放下心中豪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少侠隐于市见义而勇,勇不在于身体强悍,而在于内心无所畏惧!此事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刘一宁是个学音乐的孩子,又面临高三升学这个关口,而他所要参加的艺术生专业课考试,主项是声乐,副项是钢琴。谁都清楚,对弹钢琴的人来说,这一双手有多么重要!因手部受伤,肯定会影响其对钢琴的把控和弹奏,他的理论课考试以及之后的乐器考试可能都无法参加。

  或许是因为耳濡目染深受当民警的父亲的影响,刘一宁表示自己“毫不后悔”,如果重来一次,依然会作出相同的抉择,甚至当即决定把某企业颁发的一万元奖金,捐给“更需要的人”。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侠肝义胆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在危急关头,救人心切的冲动往往会盖过明哲保身的理性,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成就了见义勇为者的崇高与伟大。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伤鳖如龟,必应有主”。少年刘一宁帮助他人脱了险,此时此刻走在人生岔路口,显然值得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当务之急是,2021年的艺考近在眼前了,能不能对这样一位舍己救人的高三学子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还记得六年前,江西省柳艳兵、易政勇两位同学,在高考前夕见义勇为、身负重伤,眼见就要错过高考,经媒体报道轰动一时。当时,教育部委派江西省教育厅派专人前往医院慰问,并妥善处理二人考试事宜,首次施行了单考单招,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爱英雄、惜英雄,才会出现更多的英雄。某种程度上说,见义勇为也是一种“高考”,这份试卷就是道德的试卷、人生的试卷、品质的试卷。此前,南京大学公布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对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优秀且具有见义勇为行为的学生,高考可加20分录取。这些年,全国已有多地按照规定,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项。

  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够为国家建设、为推动社会进步作一点应有的贡献吗?当挺身而出遭遇得失利弊的考量,当不顾生死面对量力而为的技术建议,我们反对把“理性经济人”应用于一切场合,进而熄灭了可贵的道德勇气。教育要引领的不仅是人才、科技和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正气的声音,一种人格的力量。

  采访中,刘一宁表示并没有打算放弃,现在需要抓紧时间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目前,当地正在积极为刘一宁申请认定见义勇为,他所在的高中也表示在对接部分大学,希望不要耽误孩子。

  希望一宁早日康复、梦想成真!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