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静音车厢”

2021年01月05日07:39

来源:河南日报

  □乐兵

  据报道,自去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旅客购买京沪高铁、成渝高铁指定车次车票时,如需提供“静音车厢”服务,可根据系统提示自愿选择购买“静音车厢”车票。

  在高铁上“想静静”,已成为大部分旅客的心声。早在2016年,就有网友提议:希望动车可以增加“冷漠号”车厢;2017年,主持人孟非因坐高铁被吵了一路,也曾发微博建议高铁设“熊孩子专用车厢”;2019年10月,演员叶璇在高铁上阻止一名大声外放手机音乐的老人被怼“神经病”,也曾引发网友热议。有了“静音车厢”,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静音”的本质是文明自律意识,体现了公众在文明准则、规则意识方面的进步。为想安安静静而又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提供了一块空间,“躲进小楼成一统”,既不被外音打扰,也不阻碍需要闹出动静的旅客的兴头。提供差异化服务,让民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达到“人以群分”的效果。这也是铁路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

  好事要办好。而今,高铁上“想静静”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静音车厢”开始运营,然而管理上还要更精细一些。虽然铁路部门为“静音车厢”提出了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等5条“静音”约定,但打呼噜的旅客能不能坐?如遇屡次劝阻无效的不静音行为又当如何处理?怎么避免“熊孩子”喧哗以及能否调换普通车厢等等问题,还要尽快完善相关措施、规定,划分清晰界限,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让“静音车厢”成为真正的静音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静音车厢”是高铁旅客自愿选择,对乘客来说,应当有契约精神、讲求诚信,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如遇到电话、视频会议等突发情况,应该服从高铁工作人员的管理,到指定地点接听。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乘车规则、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共同维护好“静静”的旅途。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