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魁兴
近日,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新冠”的“冠”的读音,戴口罩的“戴”,“共渡难关”的“渡”等入选。
据《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介绍,2020年涉及“疫情”“抗疫”的条目有八条,这和“抗疫”是2020年的年度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折射在语言层面,不管是新闻媒体语言,还是大众日常用语,都向“疫情”“抗疫”话题上集中。而“语文差错存在于语文运用之中”,这也成为“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中这类条目居多的一个原因。公布“十大语文差错”,纠正一些我们写作中习以为常的差错,有助于激发人们规范运用汉语的意识,唤醒对母语的敬畏。
“语文差错存在于语文运用之中”,2020年因为是世界人民防疫抗疫的一年,因此“十大语文差错”与疫情有关的差错居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是用得多就容易错得多,二是错误更容易传播和复制扩散。所以,每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可以说是给语言“定期排毒”。提醒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进来,努力正确使用语言,认真对待并敬畏自己“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使用的母语,这样才能净化语言环境,让汉语汉字更好传承下去。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而人们竟然把“冠”字的语音读错,这或许也是一种病毒,其危害更大。应该说,语言是流通的,流通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把“戴口罩”写成“带口罩”,把“共渡难关”误为“共度难关”,总是不应该的,这无疑是态度粗疏所致。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应该本着对人的生命应有的尊重,更加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不能让一些语文差错频繁出现,混淆视听甚至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已经迈入2021年,新冠病毒还在全世界肆虐,但是事关疫情的语言错误还要继续在2021年延续吗?遏制病毒传播,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语文差错,也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做,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所有工作中,笔者认为,重中之重是激发国人的规范意识,唤醒国人对母语的敬畏之心。只有先把这项工作做好,其他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才能取得真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