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不能靠演戏

2021年01月17日09:06

来源:河南日报

  □舒圣祥

  男主播在推介一款产品,一边喊着要降价冲破亿元销量,一边与旁边一位号称“厂家”的女子争吵。为了降价,双方在直播间内“吼破了喉咙”,场面热闹且夸张。团队内讧、吵架、假象砍价……类似场景在各直播平台里很常见,直播带货已经“剧情化”。但是消费者看见的所谓“砍价”其实只是“剧本”,以至于出售直播脚本也成了一桩生意。

  “一场成功的直播带货,背后都有一套精心策划的方案与‘高情商’的脚本话术,推动直播卖货的高效转化。”这是某电商平台一家直播脚本制作商打出的宣传口号。直播要能忽悠到消费者下单,话术肯定少不了,这其实和电视购物中的“不要1998,也不要998,只要98”大同小异。但是电视购物,一般人至少知道是广告,直播带货里的表演,有些却演得像真的一样,伪装、隐藏得很好,具有很大迷惑性。

  真正的大IP背后,据说团队分工细化到策划、创意、脚本、分镜头、拍摄等,会用行为、音乐、画面等去代替旁白脚本,而某些小一点的主播,则靠着和一帮群众演员在直播间里各种演戏,忽悠消费者,并以此作为特色。

  一个行业要持续发展,不可能一直同质化低质竞争,门槛总会越来越高,带点表演本不是啥大事。问题是,如果所谓的表演,本质就是欺骗,则绝不能容许。像团队内讧、吵架、假象砍价等戏码,演得大多非常夸张,明眼人一望而知,但也有演得更为逼真的,甭管能够骗到多少人,但只要表演是为了欺骗,而且确实骗到了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消费欺诈。

  厘清正常表演和消费欺诈并不难,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消费者是否知情正在表演。看电视剧中的表演,没人会觉得被骗,因为谁都知道那是演的。同样,电视广告之所以标注只是“广告效果”,就是要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让消费者知道这只是广告。包装精美的方便面必须写上“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道理也一样。但直播带货中的各种表演,是有脚本有演员的假戏,却偏偏不告诉观众这是演戏。相反,追求的就是要迷惑受众,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真的碰上了团队内讧、吵架之类千载难逢的商品降价机会——这就是典型的欺诈了。

  凭借类似粗制滥造的表演,哪怕能够一时“脱颖而出”,也不可能做大做强。怕的是,人家本来就没打算长做,骗一个是一个。网上出售直播脚本都能成为生意,说明靠演戏欺骗消费者的直播链条已经相当“完善”,有很多人已经被骗。这种靠演戏骗人的直播带货把戏,绝不能任其一直玩下去。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