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 丁新伟
除夕夜的那顿年夜饭,是过年的最硬核支撑——那满桌子“妈妈味道”的菜肴,让一家人杯盘共笑语中沉醉于家国的美好。牛年春节进入倒计时,很多人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如何吃上醉心的年夜饭,是不少人遭遇的甜蜜烦恼。因少聚餐的疫情防控需要,很多饭店取消了年夜饭预订,而厨艺上的“小白”大有人在。
有吃货就有大师傅。打开各大电商、外卖的网页,“年货”“节庆菜”等品类已登上首屏。这些互联网平台联合实体餐饮店推出春节菜肴,品牌、菜式、价位均体现“多样化、差异化供应”,以供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挑选。年夜饭的菜单里,既有各种肉类的熟食菜肴,也有半成品和洗净的蔬菜,业界把这些菜品称作“预制菜”。相比于在厨房里剁鸡片鱼择菜忙得四脚朝天,“预制菜”是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省去采购烦恼,制作步骤简化,包装卫生科学,不需要多高的厨艺,就能炒出撩拨味蕾的各地招牌菜。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预制菜被各大生鲜平台追逐,目的不仅是要分年夜饭这杯羹,更有着在新蓝海占据先机的期望。
趋势催生新生活方式,新业态也如影随形。当时刻在线的职场生态,让很多人忙得没空做饭;当疫情防控常态化场景让宅经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外卖小哥抬眼见,还是社区团购喧嚣起,都在宣告着一场家庭厨房和饭店后厨的变革开始了。据天眼查大数据显示,“预制菜”相关企业在近两年快速崛起,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超过6.9万家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省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9400家,占全国的13.71%;河南、江苏、广东均拥有超过5000家相关企业,分别位列全国第二、三、四位。值得一提的是,河南不但有双汇、思念、三全等食品行业巨头,更有一个影响力辐射全国的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
位于原阳的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始建于2015年,总投资29亿元,是当年我省重点建设项目。中央厨房是餐饮行业升级发展中的一种新型业态,使食材在中央厨房内部实现了标准化操作、集约化生产、工厂化配送、专业化运营和科学化管理。如今这个产业园有须水邓记、巴奴毛肚火锅、韩国土大力、好利来等一大批知名餐饮和食品企业入驻。从种植养殖基地到冷库和冷链物流,再到电商发展,这个产业园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加快当地“三产”融合发展,既成为我省食品产业链条中的一个新业态、新样板,也是国内最大的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集聚区。
年夜饭里不只有醉心的年味,更让我们无比憧憬诗和远方。一项关于我国居民近十年间对于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有67.1%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90.10%可以接受速冻主食,18-30岁年龄段仅有8.8%的人表示享受烹饪的乐趣。食品消费观念的变化,让厨房工业化革命应运而生,预制菜进入发展快车道。业内专家预计,未来6-7年,中国预制菜市场将达到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行业规模有望超3万亿元。对于有着“国人粮仓”“国人厨房”“世人餐桌”美誉的河南而言,“预制菜”市场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这样,我们的“三农”优势就能更快更好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及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三产”融合发展的空间无比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