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正确的用人导向,会形成“磁石效应”,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反之,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造成政治生态乌烟瘴气。因此,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要树立好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保障。
以“德”为先,吸引“忠臣”,树好政治标准。突出政治标准,是好干部标准的核心内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历来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风向标”。要加强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大力培养选拔那些对党忠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好干部。要坚持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重,全面了解和识别干部在履职尽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掌握其在干事创业时具备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作风和精神面貌等情况,将“以德为先”贯穿始终。
以“能”为要,吸引“良将”,提升创业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德为先,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得有过硬本领。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所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必须德才兼顾,品德和才干缺一不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选拔一批素质过硬、本领高强,能闯关夺寨、敢啃“硬骨头”的干部,为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打造一支干部“铁军”。
以“勤”为重,吸引“干才”,弘扬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困难会越来越艰巨,裹足不前、犹豫彷徨将一事无成,想当“太平官”,怀着“鸵鸟心态”将背负骂名。越是面对打硬仗、啃硬骨头,越要敢于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不断培养干部的担当精神、斗争本领、实干态度,对在重大斗争一线、科技攻坚前沿、基层治理主阵地、抗疫抢险脱贫等领域涌现出的好干部重点使用。
以“纪”为本,吸引“廉吏”,涵养政治生态。公生明,廉生威。干部清廉是引导选人用人风气、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信任的重要途径。古有廉吏包拯、海瑞、于成龙,今有清官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廉洁从政一直是人民群众区分官员优劣的第一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首先要把好干部的“廉关”。要大力倡导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良好干部风气,要加强干部“廉政体检”,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引导教育干部不踩“红线”,坚守“底线”,把好廉洁自律“方向盘”,校准为民服务“定盘星”,选出坦荡做人、踏实做事、清白做官的好干部。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就能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就会对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激励和鞭策,促使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心无旁骛谋发展。(贾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