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娄山关”要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牢固决心、淬炼过硬本领,迎难而上、乘势出击。这就需要组织发挥好“把关”“引路”“搭桥”等作用,搭建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夯实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拧紧政治标准“总开关”,为干部队伍“铸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选拔培养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年轻干部“七种能力”时,也将政治能力置于首位,足以见得是否“讲政治”始终是评价干部合不合格的首要标准。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就得拧紧政治标准这个“总开关”。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引路人”和“监督员”作用,把政治标准挺在前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及时发现思想不正的“苗头”并予以纠正,帮助其夯实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通过思想深处不“偏航”来实现外在行为不“越轨”,始终做对党和人民忠贞不二的老实人。
健全考察选用“硬指标”,为干部队伍“筑基”。“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只有抓住选好用好人才这个牛鼻子,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组织部门在选拔重用干部时要遵循“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原则,不断健全考察选用“硬指标”,为推动形成良好政治风气夯实基础。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十不准”和“十严禁”纪律要求,划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为的界限,为规范选人用人构筑“防火墙”、念牢“紧箍咒”、树立“警示牌”,不让买官卖官者找到市场,不为跑官要官者开后门,不给说情打招呼者留情面,用铁的纪律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健康有序。同时,组织在整个体系内还要营造务实氛围,以崇尚实干精神呼唤实干作风、重用实干人才,以实干抓落实、以实干求实效、以实干论英雄,让实干成为价值导向。
用好基层锻炼“传家宝”,为干部队伍“壮骨”。基层是年轻干部成才的“直通车”,是检验干部品质的“试金石”、锻造人才的“炼钢炉”。基层锻炼,一直以来都是党培养干部的一项有效举措,是帮助干部迅速成长提供的重要手段,既能充实基层单位攻坚力量,也能帮助干部自身能力素质全面发展。要培养好党员干部,就得始终用好基层锻炼这个“传家宝”,将基层作为干部培养的“主阵地”,有意识地让干部到基层一线“练兵”。突出“用”字,在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时着重考虑基层工作经验,让扎根基层的干部干事有“盼头”,创业有“劲头”;强调“实”字,要杜绝“镀金意识”,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评价,让真正立足基层干实事的干部“发光”,不让“软落地”的基层“咸鱼”“钻空子”,真正起到鼓励干部到基层“强筋壮骨”,提升本领的效果。(作者: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