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河声:祝福“春天”再孕新希望

2021年03月06日10:04

来源:大河网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只有600字极简版要点中,涵盖了去年工作回顾、“十四五”主要目标、今年主要目标、今年部分重点工作等。其中,涉及民生事项依然占了大部分比重。

  提及“民生”和“民生改善”,对于每一位普通民众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它关系着自己生活水平、对幸福感受。诚然,“民生”如果用老百姓的话说,不外乎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计;如果用宏观的语言表达,“民生”就是社会个体从政府、市场和社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社会机会,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等,让百姓共享改革红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让温暖畅流在心间。

  民生连民心,民意定乾坤。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根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那么,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百姓期盼?无疑,只有在不断改善民生中,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每一个民众的心里。今年的总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真金白银的实惠,把改革成果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

  民生是国之根本,只有民生得以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在2021年的部分工作重点中,涉及财政、减税、降费、消费、创新、乡村振兴、开放、环保、教育、医保、住房、文体、港澳台等,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细、从小、从实、从惠入手,一件也不能少。让改革、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民生优先得以保障和改善,不断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报告中指出“十四五”主要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等,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再孕新希望,这份自信,这种“范儿”,来源于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民生情怀;来源于改革创新才有出路的发展智慧;来源于制度优势衍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有理由坚信,祝福“春天”,迎接“春天”,民生幸福喜感一片生机盎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富强的国家,人民应该是富足的,民生发展应该是走在前列的。蓝图绘就,“十四五”让中国人正踌躇满志奔向新的征程。又一次诠释了国计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人民至上”和“民生逻辑”的执政情怀。愿各级各部门、所有的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听民生拔节喧响。(文/鱼予)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