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了解到,郑州供水管网被施工挖断导致水资源浪费的情况近三年频次逐年升高。仅今年3月12日至18日,郑州就出现了18起。除此之外,郑州燃气、热力等地下管线,也常因施工而遭到破坏。
供水管网被施工挖断的现象有多严重?郑州市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郑州市一共出现64起施工损坏供水管道的情况。今年以来,他们已接到施工损坏供水设施的举报75起。仅3月12日至18日,就出现了18起因野蛮施工破坏供水管道的事件。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停水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毫无征兆地突然停水更是令人猝不及防。供水管道频频被施工挖断,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更是给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从这种角度来看,这是一组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短短一个星期之内,野蛮施工破坏供水管道的事件就发生了18起。当类似的事件频频发生,一个很容易被人提出的问题是,地下管线的管理情况到底怎样,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提起地下管线的管理,自来水公司也感到很委屈。按照要求,凡施工涉及或影响到供水、燃气、电信、供热等各类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周边管线的相关资料,督促施工单位制定管道设施保护方案,施工单位须在开工前通知管道设施运营单位。但在现实中,不少施工单位都没有通知管道设施运营单位,自来水公司不仅主动找上门去对接,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巡线机构。即使如此,依然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其中,最夸张的一个例子是,巡线人员在一周内主动对接某工地5次,但工地还是3次挖断了管道。究其原因,自来水公司好不容易对接上的人,轮班休息或者是调换岗位了。
相比起自来水公司,热力公司的遭遇更加尴尬。自来水管道被挖断,好歹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但热力管道被施工挖断,往往要到供暖季才能察觉。而那个时候,热力公司很难查明到底是谁挖断了管道。地下管线仿佛城市的“血管”,虽然深埋地下,却承担着向城市输送养分的重要功能。城市“血管”频频遭遇黑手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不难预料的是,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它们必然还将面临更为频繁而严峻的考验,如何确保城市“血管”的健康,亟待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实际上,维护地下管线并不缺少制度,缺少的只是有效的信息共享。按照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周边管线的相关资料,但在现实中,建设单位对周边管线的分布情况掌握多少,恐怕仍是一个未知数。如果管线分布情况“养在深闺人未识”,仅凭巡线员去寻找施工工地逐一对接,不仅效率差,而且也很容易出现脱节。既然如此,何不尝试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综合信息系统,将所有管线的分布情况纳入其中,实现信息共享,实施统一管理?
城市地下管网线路错综复杂,建设施工空间有限,方寸之间开展施工,不仅对施工方的责任心和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直接考验。如果能实现管线资源共享,随时随地掌握城市“血管”的分布情况,无疑能提高城市管理的速度与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挖断管线事故的发生。让信息多跑路,让管理少跑腿,这个真的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