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减负”不能成“校外增负”

2021年03月24日07:55

来源:河南日报

  内容上超前超纲,方式上应试刷题,这些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部分社会培训机构以由难到易的套路式教学,让学生在短期学习中获得拔苗助长式的“伪成功”。而家长间的攀比、不顾孩子特点的盲目跟风,引发了“全民学奥数”“一周7天都要上培训班”等教育痛点。“校内减负”之后出现了“校外增负”现象。(见3月23日《人民日报》)

  为减轻学生负担,教育部门做了很多事情:控制作业的数量;禁止小学一二年级布置家庭作业;课后作业必须在学校完成;不准搞排名考试,不准发布考试成绩……这些都是有益的措施,然而,为何还是出现了“校内减负”却“校外增负”的尴尬现象?问题出在了“成才焦虑”上,出在了“考评模式”上,出在了成才衡量标准上。当“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当“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直挥舞,当“上大学”仍是出人头地的“独木桥”,“校内减负”之后出现“校外增负”就不足为奇。

  走出这一怪圈,要从需求与供给两端入手,一方面打破“唯分数论”,优化评价体系,淡化分数焦虑,一方面要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成才评价的标准改变了,上大学的路径不再是“唯分数”了,找工作的标准不再是“唯学历”了,在课堂上该学到的知识都学到了,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谁还会去社会培训机构花钱? (郝冬梅)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